《賞玩人間》月號:花燈


  

  燈籠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它不僅有照明之用,更可供玩樂,而其中花燈便是一種富趣味的民俗藝品。每逢元宵佳節,各處紛紛懸掛着各式各樣的花 燈,琳瑯滿目,張燈結彩,故元宵節是名符其實的“燈節”。

  

花燈的由來

  

  花燈的由來,可追溯至西漢時的元宵之說。公元前179年,漢武帝登基,恰逢農曆正月十五,當夜月圓而亮,加上古時謂十五為上元,故定此日為元宵節。發展至南北朝,元宵點燈的習俗興起,花燈亦隨之應運而生。此外,亦有說花燈 是源於漢明帝時道、佛二教鬥法,當時佛教盛行而道教式微,漢代諸帝便以點燈來祭祀天帝,同時表示佛法大明。及至唐朝,唐玄帝規定元宵節前後三天為 “張燈日”,而宋朝更是花燈的全盛期;從此,元宵玩花燈便成慣例,流傳至今。

  

花燈的種類

  

  花燈的種類千變萬化,但基本上可分為兩類:一是仿照事物形象編製的“形象燈”,又稱“肖形燈”,如《燕京歲時記》所提及的車燈、獅子燈和羊燈等; 另一類則是根據民間故事而製造的“活動燈”,如根據“牛郎織女”、“白蛇傳”、“二十四孝” 等所製的花燈,無不表現出中國傳統的民族精神。各種花燈雖然形象不同,但都象徵着美好、光明、喜慶和吉祥的意思。

  

  花燈是別具心思、古色古香的藝術品。元宵節將近,各位不妨留意一下周遭林林總總的花燈,更可動手自製,重拾這種民間玩意。

  

參考書目:
1﹒余俊雄、劉淑梅、劉淑萍編著:《玩具史》(沈陽:遼寧少年兒童出 版社,2002年)。
2﹒曾永義著:《鄉土的民族藝術》(壹北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, 198年)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