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殊鄉異域》五月號: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


  

  維吾爾族是新彊維吾爾自治區的主體族群,分佈在新彊各地,其中八成聚居在南彊。根據二零零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,其人口約為八百四十萬人,是新彊四十七個民族的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民族。

  

  維吾爾族的飲食文化自古以來在中亞各民族之中享有極高的美譽。維吾爾人民最愛吃“饟”。它是一種在烤坑中烤製出來的食品,類似餅。饟有不同的種類,如“闊西饟”、“甜肉饟”、“西克曼饟”等。維吾爾族有句名言:“饟是信仰,無饟殃。”可見其於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。其他食品如抓飯、油炸子、烤包子、油塔子、拉條子、烤羊肉串、曲曲等皆是維吾爾族的風味美點,這些美食皆具有保健藥膳性,故備受東西方人民的青睞。高昌維吾爾人造的各種葡萄酒和白酒更曾令唐太宗讚嘆不絕。

  

  新彊自古就有“歌舞之鄉”的美譽,而維吾爾族的歌舞更是其中的表表者。維吾爾族的歌舞不僅歷史悠久,而且十分普及。不論農村或城市的男女老少,人人都能歌善舞,遇到喜慶典禮,都能上陣表演一番。而當中流行最廣的舞蹈是“賽乃”;另有“薩滿舞”、“刀郎舞”、“手鼓舞”、“沙巴依舞”等。各種麥西菜甫是維吾爾人民進行傳統民俗教育的學校;同時又是培養智慧、錘鍊意志和習歌練舞的學校。

  

  維吾爾族的節慶日是遵循古代曆法進行的。“踏青麥西菜甫”、“那吾魯孜”即是新春佳節。“賞花節”和“甜瓜節”是夏秋時令的節慶日。在佛教時期,有“請菩薩”的慶典。其後他們受伊斯蘭教影響,把“古邦節”、“肉孜節”、“諾奴孜節”融合,使其成為維吾爾族的主要節慶日。

  

  服飾方面,維吾爾人喜歡花卉,故此他們把各種花卉繪成圖案,在男女的服裝上,使生活更富詩情畫意。花帽是識別維吾爾人的標誌。這精美的工藝品是姑娘們向小伙子表達愛情的信物之一。除花帽外,婦女們又愛戴頭巾和面紗。維吾爾人又把梳小辮子作為美的象徵,所以小姑娘們都愛束很多條又長又小的辮子。為了能多梳辮子,她們都十分愛惜頭髮,經常梳洗,保持清潔。婦女們又有配戴首飾的傳統習俗,主要有耳環、髮飾、領卡、胸飾、戒指等。每逢節日盛會、社交歡聚,她們總是悉心打扮,配戴絢麗多彩的首飾。這些風俗反映了維吾爾族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。

  

參考書目:
1﹒續西發:《中國少數民族風情游叢書.維吾爾族》,(北京: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,2005年)。
2﹒樓望皓:《維吾爾族風情錄》,(四川:四川民族出版社,1998年)。
3﹒齊清順:《維吾爾族》,(新彊:新彊社會科學院出版社,1996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