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賞藝識趣》八月號:皇家祭祀場所-祈年殿 |
|
北京天壇祈年殿,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家專門祭天祈禱豐收的場所。它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祭天建築群,也是世界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地之一。 |
|
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公元1420年),建壇初期,天地合祭,所以又名“天地壇”。明嘉靖九年(公元1530年)實行四郊分祭,在北郊安定門外建地壇以祭地,才將天壇祈年殿專門用作祭天、祈谷的場所,經過清代大規模修葺,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。 |
|
祈年殿的建築特色,可以用“三重藍頂,一道圓牆,二十八柱”這十二個字來概括。“三重藍頂”,是因為祈年殿有三重屋檐,上面蓋的全是藍色琉璃瓦。藍瓦象徵藍天。祈年殿有三層基座,登上基座要走過三層圓形高大的漢白玉雲石台階,仰看祈年殿,有三重屋檐,3+3+3=9。在中國古代,數字“九”象徵“天”,因為天的中央和八方合稱“九天”。因此,祈年殿的屋檐做成三重,就是為了湊出一個“暗九”,隱含“天”字。“一道圓牆”的意思是指中國普通房屋的牆壁是長方形的,而祈年殿的牆壁則是圓形。因為中國古代認為天圓地方,所以“圓”是天的象徵。“二十八柱”是指祈年殿內總共有二十八根柱子,與天空星辰二十八宿數字相符。這些柱子排成三圈,每圈的柱子數目有一定含意,例如內圈有四根柱子,象徵了春夏秋冬四季;中圈有十二根柱,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;外圈亦有十二根柱,代表一日的十二個時辰。中外兩圈共有廿四根柱子,象徵了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。這些象徵都與天象有關。所以這二十八根柱子包含了許多與“天”有關的信息。這充分體現了古人對“天”的認識和理解,以及“天命人從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 |
|
每年農曆正月上辛日,祈年殿便會舉行祈谷大典。清代每逢大典時,殿內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著滿漢合壁的“皇天上帝”的神版,東西兩側共設有八個配位,供奉著清朝努爾哈赤到道光的八位皇帝,以體現古人“敬天法祖”的意識。每個神位前都設有供桌,陳放各種供品。 |
|
北京天壇祈年殿是中國古代等級最高的禮祭建築。在它的形制及結構佈局中蘊涵了中華數千年的精神文明。它既是古代帝皇的祭天場所,更包含了中國古代歷史、哲學、天文、禮制、歷法等多方面的知識,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載體,是中國古建築最傑出、最完美的典範之一。 |
|
北京天壇祈年殿參考圖片: |
|
參考論文: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