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朝》六月號:斷無消息石榴紅
 


   

榴枝婀娜榴實繁,榴膜輕明榴子鮮。
可羡瑤池碧桃樹,碧桃紅頰一千年。

  

   -李商隱(812-858)

  

  石榴原產於波斯(今伊朗)一帶,西漢張騫(前195-前114)出使西域時傳入。他與他的副使先後到過大宛、康居、大夏、安息等國,令不少西域物產相繼傳入中國,其中一樣就是石榴。據晉代張華(232-300)《博物志》載:“漢張騫出使西域,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,故名安石榴。”

  

  石榴屬落葉灌木,枝成針狀,破季開花,艷紅似火,向有火樹之稱。唐代詩人白居易(772-864)在《山枇杷花》中形容石榴為“火樹風來翻絳燄,瓊枝日出曬紅紗”。而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(1130-1200)則以“五月榴火照眼明”來描繪石榴的鮮艷。

  

  另外,在中國文化中,因為石榴果實的種子眾多,所以是多子多福的象徵,故石榴是祥瑞之果,人們總愛以“榴開百子”來祝福別人開枝散葉,子孫滿門。古時人們常把石榴種在庭院影壁牆前。那些影壁牆,不論土砌或磚造的,壁上都嵌有圓形或六角形孔洞,當開花結果時,榴花和榴實若隱若現,顯出一幅無驚無 恐、和樂吉祥的畫面。

  

  每當提及石榴,人們總會聯想到“拜倒在石榴裙下”。石榴與中國的服飾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,這也許是因有人說石榴花像舞女的裙,梁元帝(508-554)的《烏棲曲》中有“芙蓉為帶石榴裙”之填詞,“石榴裙”的典故由此而來。古代婦女著裙,多喜歡石榴紅色,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,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,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“石榴裙”。石榴裙在唐時是一種流行服飾,尤其中青年婦女,特別喜歡穿著,穿著它的女子也顯得格外俏麗動人。如唐人小說中的李娃、霍小玉等,就穿這樣的裙子。

  

  描寫石榴裙的文學作品繁多,如李白(702-762)詩:“移舟木蘭棹,行酒石榴裙”;白居易詩“眉欺楊柳葉,裙妒石榴花”;杜審言(636-708)詩:“桃花馬上石榴裙”;萬楚(生卒不詳)詩:“眉黛奪將萱草色,紅裙妒殺石榴花”;武則天(624-705)詩:“不信比來長下淚,開箱驗取石榴裙”等等。石榴裙一直流傳至明清,仍然受到婦女歡迎。《紅樓夢》裏亦有大段描寫,可相印證。

  

  石榴除了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外,還連繫著女性之嬌美。石榴在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的地位不容輕視。

  

藝術品參考:
1﹒潘天壽:﹝石榴圖.鏡心﹞
  http://www.arts365.com.cn/UploadFile/gallery/08/06/13/20080613013541854.jpg
2.王雪濤:﹝綬帶石榴﹞
  http://www.arts365.com.cn/UploadFile/gallery/08/07/24/20080724050223524.jpg

  

參考書目:
1﹒孫耀良、富次筠、馬君強:《花卉詩歌鑒賞辭典》(上海:漢語大詞典出版社,2004年)。
2﹒何小顏:《花與中國文化》(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9年)。
3.童子:《石榴裙》(海南:東方養生,2008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