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巾幗》十二月號


  

《巾幗》序:

    在中國古代社會,女子地位一向低落。她們被很多條文訓詁如「夫為妻綱」、「三從四德」、「七出之條」等規範著,而且女子更被人覺得不如男子, 她們亦被視為不應有才能,故有「女子無才便是德」這句話。
 
    也許基於這些約定俗成的觀念,中國古代女性大多不具才能及處身卑微地位。然而,當時確實有一些女子身懷絕世才華及過人之處,並憑著此有很多作為,享負盛名,名留青史。這等女子在古代著實不多,行徑事蹟打破常例,奇特不已,堪稱「奇女子」。到了現代,基於社會結構、意識形態的轉變,女性地位提高了不少,而當中有部份亦較為突出。

    在未來十二個月的「巾幗」,本會將為大家介紹中國由古至今的十二位奇女子,介紹她們奇特的人生,讓大家見識到何謂「巾幗不讓鬚眉」。

《巾幗》十二月號 : 昭君自有千秋在

群山萬壑赴荊門,生長明妃尚有村。

一去紫台連朔漠,獨留青塚向黃昏。

畫圖省識春風面,環珮空歸月夜魂。

千載琵琶作胡語,分明怨恨曲中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-《詠懷古蹟.其三》杜甫 (712-770)

    相信大家都對王昭君這個名字並不陌生,至少知道她是四大美人之一及聽過「昭君出塞」這詞,但大家對她的身世和昭君出塞的來龍
去脈又知道多少?事實上,王昭君絕對可稱得上是一名奇女子,她出塞和番的壯舉更是巾幗不讓鬚眉。

    王昭君,名嬙,出生在江北一個小山村(今湖北省興山縣城關鄉寶坪村),那裡山明水秀,地靈人傑,昭君出生地可謂奇地,故杜甫有「群山萬壑赴荊門,生長明妃尚有村」之嘆。又其母分娩時難產三天三夜亦未生出,到第四天八月十五月上中天時才生下貌若天仙的嬰孩,鄉鄰們都說月宮美人降臨人間,昭君的出身可謂奇事。

    王昭君乃四大美人之一,有著「春風面」、「落雁之貌」。她天生麗質,精通琴棋書畫。王安石(1021-1086)《明妃曲》「淚濕春風鬢角垂」;蘇軾(1037-1101)《昭君村》「昭君本楚人,艷色照江水。楚人不敢娶,謂是漢妃子。」紀連海亦謂其「娥眉絕世不可尋,能使花
羞在上林」,可見昭君有著極美之貌,為世間少有,亦顯出她的「奇」。

    王昭君出生與奇地、奇事相聯,自己也有著奇貌。然而,最奇的是她一生傳奇的經歷--出塞和番。

    公元前三十六年,昭君被選為秀女,到長安掖庭等待皇帝詔見。漢代後宮選秀制度是要畫師為秀女畫一幅畫像,然後供皇帝挑選。當時很多秀女都賄賂畫師毛延壽,以博得元帝賞識。但昭君並沒有這樣做,於是毛延壽便將她畫醜,昭君便順理成章地不獲詔見。如是者,昭君一等便等了三年,在宮中只讀書寫字、唱歌跳舞,處理一些輕便事務,過著一些淒清和孤寂的生活。

    昭君看似就此一生過著孤苦無依的生命,於漢宮孤獨終老。然而,自匈奴單于前來長安求親,開始了她傳奇的下半生。自漢武一朝後,漢匈關係已開始轉好。及後匈奴內訌,五單于相爭,令各族力量大為削弱,各族逐一依附漢朝,最後更成為漢朝的藩屬。其後,呼韓邪單
於(?至公元前31)前來長安求婚,昭君眼見可有機會擺脫掖庭孤淒的生活,便自動請纓,表示願意出嫁匈奴。
   
    昭君出塞後,由中原農耕民族生活過渡至大漠遊牧民族生活,過著穹廬、被毛裘、食畜肉、飯酪漿的生活。雖然呼韓邪單于本身已有四個閥氏(妻子),但昭君與她們相處十分融洽。公元三十三年,呼韓邪單于病逝,匈奴有「父死妻其後母」的習俗,昭君便要改嫁繼位的雕陶莫皋,即復株累若鞮單于(公元前57至公元前20),生了須卜居次及當於居次二女。隨著年日逝去,昭君最終於漢哀帝時期離世。

    姑勿論昭君當初選擇出塞是否有私心,光是決心離開本國,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,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族相處,確不是容易的事。很多女子到西域和親總是哭哭啼啼,但昭君自願出塞,實不得不佩服其胸襟和氣魄。而且昭君出塞促進漢匈的友好往來,紓緩了兩族的緊張關係。此等狀舉,惟恐連霍去病(公元前140至公元前117)、衛青(?至公元前106)曾擊退匈奴於千里的大將也比不上,(他們極其量只保障了漢邊境安全,並未解決兩族仇恨。)盡現巾幗不讓鬚眉之態。

    昭君的傳奇的一生可謂絕無僅有,亦體現孔子(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)所倡的真善美。歷代有不少歌詠她的文學藝術作品,如郭漱玉及郭潤玉的《明妃》、高壁的《昭君曲》(922-?)、趙介(?-1389)的《題昭君圖》等。

  綜觀昭君一生而言,她實可堪稱為「奇女子」。


參考書目:
1.可永雪、余國欽:《獻身民族友好事業的奇女子》(西安:三秦出版
社:2006年)
2.紀連海:《嘆說四大美人》(瀋陽:遼寧人民出版社:2009年)
3.胡冠軍:《傑出中國女人-王昭君&楊貴妃》(中和:玉樹圖書出版
公司:1994年)
4.侯廣峰:《昭君文化》(呼和浩特:內蒙古大學出版社:2001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