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對酒》九月號 |
《對酒》九月號:酒與神話
酒與酒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學術研究的對象,在中國最重要文化之一──神話中,亦含不少有關酒的元素。 酒從何而來?中國民間眾說紛紜,除了猿猴造酒、儀狄造酒及杜康造酒這三種最普遍的說法外,還有一個有關酒起源的神話,便是《女媧賜酒》的故事: 女媧摶黃土做人。初,日耕夜息,無歡。女媧憫,化甘露為酒,賜凡間。飲之醇美,解勞頓、舒筋血。聚則飲,愈歡。眾念女媧之賜身,調之健,悅之心,感其恩,以酒敬之。後遂成禮,以酒敬天,自之始。 原來,在女媧照自己的樣子造了人類後,因憐憫他們過著辛勤勞苦的日子,故將甘露化成酒賜給人類。傳說人類十分喜愛這醇香甜美,又能一解疲睏的飲料,所以每當聚在一起時,都喜歡把酒當歌,十分愉快。人類十分感激女媧創造他們以及賞賜美酒,故以酒回敬女媧。人們在聚會時以酒助與、以酒敬天的風俗習慣從當時一直流傳至今。 在中國神話中,酒,還有一種更抽象的存在,名曰「酒神精神」。「酒神精神」從何而來?酒神的概念源自西方的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祭。相傳狄奧尼索斯是豐收之神及造酒之神,是宙斯和女兒的兒子,赫拉派泰坦神殺害剛出生的酒神,但宙斯救出了他的心,交給情婦吃下,又生出了酒神。酒神祭紀念的,就是酒神狄奧尼索斯的苦難和再生。 到底何謂「酒神精神」?周國平先生在書本《尼采,在世紀的轉折點上》中提及:「宇宙生命生生不息,個體生命稍縱既逝,那麼,要肯定生命,就必須超越個人的眼界,立足於宇宙生命,肯定生命的全體,包括肯定其中必定包含的個人的痛苦和毀滅。這就是酒神精神的精神。」在《山海經》這本記載了最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古藉裡,有很多體現了「酒神精神」的神話故事。當中有很多人面獸身、以動物或自然事物為主體的神形象,象徵人(個體)是屬於自然(整體)的,故此人必須回歸自然,最少要與自然結合在一起,例如: 雷澤中有雷神,龍身人頭,鼓其腹,在吳西。(《山海經.海內東經》) 朝陽之谷,神曰天吳,是為水伯。在蚩蚩北兩水間。其為首也,八首人面,八足八尾,背青黃。(《山海經.海外東經》)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,九首,以食於九山。相柳之所抵,厥為澤溪。禹殺相柳,其血猩,不可以樹五穀種。禹厥之,三仞三沮,乃以為眾帝之台。在崑崙之北,柔利之東。相柳者,九首人面,蛇身而青。(《山海經.海外北經》) 「酒神精神」亦要求「人們以原始本能的放縱化入忘我之境,在歌舞酣醉的迷狂中忘記人生的苦難, 求得人生的解脫。」《山海經》中的神話傳說正體現了這種酒神精神,個體能夠「忘我」地與整體合成一體,是自由和歡樂的表現。 個體與整體緊緊相連的「酒神精神」在後世亦得到繼承,在中國的儒家及道家思想等,都表現了出來。莊子《達生篇》中「夫醉者之墜車,雖疾不死,骨節與人同,而犯害與人異,其神全也。乘也不知也,墜也不知也,生死俱驚,不入乎其胸中,是故迕物而不懾。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,更況得全於酒乎?」便體現出一種在酒神精神引導下的超生死、超時空的詩意化的沉醉。 酒與神話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,神話或真或假無法考據,然而最重要的不是真假,而是神話中蘊藏著的美好信仰以及酒神精神。要從單純的酒中品出超越自我和時空的精神,這還需要各位慢慢品悟。
參考書目:
肖衍濤: 〈《山海經》神話傳說的酒神精神初探〉,《廈門教育學院學報》,2008年3期,頁37-39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