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二生肖》九月號 |
氏,且讓之。故郈昭伯亦怨平子。」魯昭公二十五年(前517),季平子 (?—前505)與郈昭伯鬥雞,郈氏為他的雞裝上了金屬製的鐵爪子企圖 抓傷季氏的雞,而季氏「介」其雞,有指是在雞的翅膀上塗抹了類似芥末 的刺激性粉末擾敵,亦有一說是季氏將雞的羽毛黏起使其變硬以防衛。反 正雙方爾虞我詐,以奸狡的技倆伎倆爭勝。最後季氏落敗,雙方不歡而 散。後來季氏心有不甘以霸佔郈氏的地作為報復,郈氏因此向昭公申訴, 昭公為挫季氏的氣焰而攻打季氏,由一場鬥雞演變成一場仗。這場戰爭最 終昭公大敗,被記載成了今天的「鬥雞之變」。 因鬥雞檄而丟官 不少文人都曾以鬥雞入文。其中,唐代(618—907)王勃(650—676) 曾撰一駢文,名為《檄英王雞》;「檄」是古代用以聲討或徵召的文書。此 文寫於英王李顯(唐中宗,656—710,684在位,後於705—710再即 位),與沛王李賢(654—684)鬥雞之時,王勃以此文「聲討」英王的 雞,從而為沛王助興,內文描寫鬥雞時,雞的種種雄姿,言:「兩雄不堪 並立,一啄何敢自妄?」、「于村于店,見異己者即攻;為鸛為鵝,與同 類者爭勝。」豈料,唐高宗(628—683,649—683在位)讀了此文,怒 髮衝冠,大罵王勃是歪才,兩王鬥雞時不但沒有勸諫,竟然還以文筆離間 兩王,圖捲起更多紛爭,最後即日廢除王勃的職務。《檄英王雞》一文雖 寫得精彩,但此檄亦令王勃成為當時動盪不穩的政局下的犧牲品。 唐玄宗最熱愛的活動﹣﹣鬥雞 唐代有不少的君主對鬥雞有著濃厚的興趣,如太宗(598—649,626— 649在位)、玄宗(685—762,712—756在位)及文宗(809—840,827 —840在位)等。其中,唐玄宗對於鬥雞的興趣極為深厚。歷史上有傳唐 玄宗為鬥雞,專門設置雞坊來訓練雞隻,又在坊間四處尋覓雞隻中的精英 和訓練雞隻的奇才,甚至安排數以百計的軍人專門訓練雞隻,以求取得勝 利。此等「鬥雞專門化」,將唐玄宗對鬥雞的熱愛及著迷表現得淋漓盡致。 時至今日,鬥雞活動式微,但這種古時的華夏文化依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中留下了痕跡,我們常聽的「鬥雞眼」,或是常用的成語「呆若木雞」 等,都是出自於鬥雞這種中國古時的博戲文化。 倘 閣下對此電郵有任何意見或評論,歡迎電函本會(電郵:chinsochku@gmail.com), 或於本會Facebook專頁(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nsochku)留言。 敬請斧正! 參考資料: 1. 王定璋著:《猜拳?博戲?對舞》(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93年)。 2. 郭雙林,蕭梅花著:《中國賭博史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63年)。 3. 楊蔭深編著:《中國遊藝活動》(臺北:國文天地雜誌社,1989年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