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食為民天》五月號


《食為民天》五月號:福壽綿長比天高——長壽麵

       中國民間傳統崇尚長壽,除了會向壽星、彭祖、西王母、麻姑等長壽之神進行祭祀祈福外,中國歷史悠久的麵食文化亦在祈求長壽中扮演重要角色,長壽麵便是其一。

長壽麵源於戲言
     長壽麵的起源相傳與漢武帝(劉徹,前157-前87,前141-前87在位)有關。他晚年迷信方術,追求長生不老,一天與大臣閒談壽齡之事時,漢武帝說《相書》中道人的人中長,壽命就長,若人中一吋長,就可活到一百歲。大臣東方朔(前154-前93)卻大笑說:「彭祖八百歲,他的人中就長八吋,那他的臉有多長啊。」其他人聞之亦大笑起來。東方朔此話一出,而又因「面」與「麵」同音,就有了「面長即麵長」的說法,人們就借用細而長的麵條表達長壽的願望,亦即「長壽麵」。

長壽麵與傳統習俗
     長壽麵隨即成為人們賀壽的必備食品,長壽麵寓意壽星福壽綿長,一般來說,人們會用做粉條的漏勺,漏出延綿不斷的麵條,使一碗長壽麵只有一根麵條,而吃的時間愈長、麵又不斷則代表愈長壽。除了壽宴外,中國古時習俗亦有長壽麵的出現。在生孩子的第二天,主人家要請客人吃「壽麵」,意在祝福嬰兒長命百歲,名曰「湯餅宴」。唐代(618-907)詩人劉禹錫(772-842)《送張盥赴舉詩》云:「引箸舉湯餅,祝詞天麒麟。」說的便是此習俗。長壽麵亦叫「臊子麵」,於元旦時食用,其寓意亦為長壽,可見長壽麵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已佔重要地位。

長壽麵與孝道文化
      長壽麵被用作祝福長輩「福如瑤母三千歲,壽比彭祖八百春」,而孝道文化盡顯在其吃法中。吃法規定長輩子女、孫子女先每人盛上一碗長壽麵,壽星面前擺好一個大空碗,上面搭一根蔥。首先由壽星伴侶或長子為壽星添上湯汁,然後依長幼之序把自己碗中的長壽麵中挑一根最長的放入壽星碗裡,並搭在壽星長壽碗的蔥上。在現今社會,長壽麵已較少出現在壽宴上,除了傳統家庭會享用壽桃外,大部份人都會以生日蛋糕取以代之。有人認為孝道的重視性被降低,但亦有人認為孝道只是隨時代的發展,演化成其他的呈現方式。儘管長壽麵不如以前般普遍食用,一些傳統店鋪仍堅持親手製造長壽麵,保留傳統文化。不論如何,長壽麵仍是體現中國孝道文化的根源,為孝道文化的重要部份。


      有關長壽麵與孝道的討論,歷來尚有諸說,恕難以盡錄。 倘 閣下對此電郵有任何意見或評論,歡迎電函本會(電郵:chinsochku@gmail.com),或於本會的Facebook專頁(網址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hinsochku)留言。
     敬請斧正!

參考書目:
1. 王仁湘:《飲食之旅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,2001年)。
2. 林龍勳:《中國美食掌故》(台北: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92年)。
3. 郭伯南:《飯後茶餘談文化——食為天》(香港:三聯書店有限公司,2007年)。

如同學欲於網上閱讀各每月電郵的內容,可瀏覽中文學會網頁內的


「實用資料」或到以下連結:
http://www.chinsoc.hkusu.hku.hk/main/index2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