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飼寵之樂》三月號


《飼寵之樂》三月號︰祥瑞蟢蛛綴網絲——蜘蛛

蜘蛛的多變形象
       舊時人們給蜘蛛命名為「喜子」,因為他們認為蜘蛛有吉祥的象徵,能為人們帶來西運。晉代作家葛洪(283-343)曾經在《西京雜誌》中記載:「乾鵲噪而行人至,蜘蛛集而百事喜。小既有徵,大亦宜然。」亦有人曾說,蜘蛛在樹上編織蜘蛛網,它們一邊吐絲,絲從天而降,蜘蛛沿蛛絲往下滑,因此稱之為吉象,寓意喜從天降,好運及至。當代對蜘蛛的意象亦有另類解讀,當代詩人昌耀(1936-2000)在其新詩《峨日朵雪峰之側》中一句:「在鏽蝕的巖壁,但有一隻小得可憐的蜘蛛,與我一同默享着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。」這裡所表達的是即便蜘蛛與詩人同樣身處高聳陡峭的山壁,但體型小的蜘蛛仍堅守於此,從其堅毅的意志突顯其對生命的尊嚴。從另一方面看,蜘蛛的形象則截然不同,比如詩人蘇拯的《蜘蛛諭》一詩中寫道:「蜘蛛吐出絲,飛蟲成聚血。蠶絲何專利,爾絲何專孽。」此處蜘蛛結網是呈現的是負面形象,因為蜘蛛會吐絲結網,從而以此奪去其他事物的生命,可見蜘蛛的殘忍、善於設置圈套加害他物的形象。著作《西遊記》中也有「蜘蛛精」一角,書中提到七隻住在盤絲洞的蜘蛛精,趁著唐僧化齋路上把他捉起來,試圖直接把他給吃掉,可見其以人肉為生、心邪狡詐的形象。

飼養蜘蛛的古今對比
       自古以蜘蛛作寵為伴一事,最先記載自南北朝(420-589)。當時的女子每年的七夕都會參與「蛛網乞巧」的活動,她們會捉蜘蛛,而後便會細心飼養,期望把蜘蛛養大後能吐出濃密好絲。梁宗懔在《荊楚歲時記》中述:「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……是夕,人家婦女……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,以乞巧。有喜子網於瓜上,則以為符應按世王傳曰。」因此,若蜘蛛能吐絲結網,則能如願所得,而所謂的「願」也就是指能得一如意郎君的願望。相反,現今人們會把蜘蛛飼養在家裡,這尤其常見於澳洲,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澳洲有不少近郊地區,這些地區會容易引來不少昆蟲,當中更不乏蜘蛛,而飼養蜘蛛有效減少家裡害蟲的數量,因此蜘蛛逐漸出現在澳洲家庭中,甚至以寵物般的形式與人類相互並存。

結語
      蜘蛛的形象多變,從古至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,或有人對蜘蛛吉祥的象徵而大有好感,也有人對蜘蛛冷血殘酷的形象恨之入骨。但俗語云:「萬物有序,知止不殆。」即便是捕捉害蟲,或吐絲編網,這是蜘蛛的生活習性,也是自然規律的一種。近年來它們作寵物出現在家庭當中,在人類的飼養下會否影響它們在大自然生態裡原有發揮的作用?而這種行為與「萬物有序」的概念又會否相互牴觸呢?

      有關古代飼養蜘蛛的討論,歷來尚有諸說,恕難以盡錄。倘 閣下對此 電郵有任何意見或評論,歡迎電函本會 (電郵:chinsochku@gmail.com),或於本會的Facebook專頁 (網址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hinsochku)留言。

      敬請斧正!

參考資料:
1. 王仁裕(880-956):《開元天寶遺事:二卷》(南京:鳳凰出版社,2014)。
2. 王毓榮:《荊楚歲時記校註》(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88),〈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〉。
3. 葛洪(284-364):《西京雜記》(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6),卷3,〈樊噲問瑞應〉。

如同學欲於網上閱讀各每月電郵的內容,可瀏覽中文學會網頁內的


「實用資料」或到以下連結:
https://www.chinsoc.studsoc.hku.hk/main/index2.htm